CNCL纳入的1346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分布显示,儿童淋巴瘤患者最为常见的是伯基特型淋巴瘤,约占34%,其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、B淋巴母细胞型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、弥漫大B细胞型、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,但成人患者中常见的滤泡细胞淋巴瘤在儿童患者中仅占1%。
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通过化疗,必要时结合免疫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。 初治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已全面取消放疗,中高危霍奇金淋巴瘤则需要小剂量放疗。 PET-CT检查对于儿童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非常重要,初治患者至少应检查3次。
1、无胸腺裸鼠的应用在肿瘤基础研究中贡献巨大,它们的免疫缺陷特性使得肿瘤在体内生长的特性得以保留,且有助于分析肿瘤的性质。研究者利用它们建立的稳定模型,进行药物筛选和肿瘤生长行为的研究,从而推动了肿瘤防治研究的进展。
2、无胸腺裸鼠人肝癌模型的建立,对深入理解人肝癌以及其它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,弥补了裸小鼠模型的某些不足,推动了肿瘤研究的进步。无胸腺裸鼠的免疫系统与人类相似,包含B细胞和T细胞,分别负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。
3、无胸腺裸鼠在肿瘤模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其建立的动物人癌模型被广泛用于各种研究。它们的发现和人癌移植的成功,为肿瘤和免疫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工具。与裸小鼠相比,裸大鼠具有移植瘤大、血量多以及可进行小手术等优点,因此在某些方面具有优越性。
4、新发现的“裸体”(Nude)小鼠由于染色体退化,携有一种新的无毛基因,以“nu”表示。然而,直到1968年Pantelouris发现它们没有胸腺,这种小鼠才引起了全球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。以往为研究细胞免疫,常用药物抑制或手术摘除小鼠的胸腺,但这些方法效果不理想。
实施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原则之一就是,手术后尽早地开始辅助化疗。这种在手术后早期便实施的辅助化疗称之为乳腺癌的早期辅助化疗。一般认为,应该在手术后2周内开始实施,如无特殊情况,最迟不宜超过手术后4周,这在乳腺癌以及大肠癌的治疗中已经得到证实。
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解与遵循原则新辅助化疗,又称术前化疗、诱导化疗、初始化疗等,是指在手术前给予全身的化疗药物治疗。新辅助化疗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,而是指在全身治疗的时间点上与辅助化疗不同。
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情况:第部分患者的肿瘤较大,直接手术存在一定的困难,通过新辅助化疗将肿瘤缩小,为手术创造条件。第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乳房的全切术,想保留一部分乳房,通过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保乳手术率。
更早对乳腺癌全身微转移灶进行控制,减小全身性转移危险。作为全身性治疗效果的一部分,改善局部控制效果,局部病灶得以缩小,起到临床降期的效果,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。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病理的完全缓解。有部分患者局部病变降期后可以实施保乳治疗。